《明朝君权的加强》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7-30 来源:历史组     赵宏伟 发布者:
分享到

一、教材分析

    《明朝君权的加强》是七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明清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认识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表演能力;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故事引导增加知识的趣味性,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2)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3)读书指导,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3)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4)另外激励学生从小立大志。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

    我所上课的班级,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初期,还没有完全摆脱儿童时期的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这些特点。另外,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他们才能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三、教法学法

    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鉴于明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尾声阶段因此本课的学习进行前后联系、对比、总结。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南京明城墙外廓图象不象人的头像导入引出主人公朱元璋

    (二)新课讲授

    1.引导同学读课文第一段了解朱元璋建立明朝经过。总结知识点。(1368年朱元璋应天称帝)

    2.过渡;朱元璋从贫民到皇帝的经历

    3.小组代表发言,然后共同总结知识点,请学生归纳好的要点说出

    (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的权力)

    4.带领学生对措施进行分析、讨论’.请同学们回顾丞相、三省六部、和中书省、行中书省何时开始设立各自的权限。(进行纵向联系使知识形成体系)

    5.观看视频加深对锦衣卫特务机构的认识

    6.老师指出:明朝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取士”。这会带来什么影响呢?老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把知识分子思想限制在封建儒家思想内,使培养出来的人特别是选拔出来的官吏,成为皇帝的奴仆。

    7.组织讨论动脑筋2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八股文的作用。

    8.投影仪展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鲁迅  \李约瑟难题(让学生理解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过渡)明太祖为了加强统治,除了采取了上述措施加强君权外,还先后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军事大权。通过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我们思考一下,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9.设问:他们之间为什么发生战争?(削藩)他们之间的战争称为什么? 他们谁是胜利者?(学生朗读课文小字内容得出靖难之役燕王取胜。)历史上有过相似原因的战争吗?(学生讨论,回答:西汉时,汉高祖实行分封,导致王国问题出现,严重威胁中央统治,出现七国之乱。同样明太祖分封藩王也必然会严重影响中央统治。出现“靖难之役”)    (过渡)朱棣做上皇帝之后,为了巩固统治,他会做些什么事呢?让学生分组,找出办法,并说明理由。    明成祖的一个办法就是迁都    明成祖的另一个办法采取措施强化君权,表现在:(1)削藩;(2)设东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这种利用特务统治,虽然强化了皇权,但对明朝政治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教学反思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手段,通过教学反思,教师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得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本堂课授课完毕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到如下的认识和感悟:

一、可取之处

    1.导入有趣且简洁到位。

    2.备课过程中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种资源,但决不是惟一的资源,历史教师和学生就是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材料、图画、动脑筋、小字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还在课中不时穿插前面已授内容,努力使前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知识呈现脉络性。充分利用媒体教学资源.本课有比较丰富的地图、图片和实物素材,搜集有关资源,利用多媒体工具科学地呈现,引起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是本课教学的另一可取之处。

  1. 在上课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关注学生概括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努力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相信并肯定自己。

二、不足之处

1.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材内容的限制,对于学生感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老师进行了较多的解释,所以老师讲述的比较多,学生自主探究的比较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够活跃。

2.由于学生在学习的经验上知识面上还有所欠缺,上课回答问题时速度偏慢,可如果提问的同学过少的话,又达不到面向全体的目的,所以就导致课堂时间有些紧张。在提问时个别提问与全面提问相结合是一个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问题后,不再是教师给出答案,灌输知识,让学生单纯背诵,而是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动脑筋思考、归纳,并在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通过师生互动,予以分析、总结,找出答案。

三、启发

    1.应充分地研究教材,科学地整合教材,从而形成优秀的教学方案。

    2.要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

    3.要重视多媒体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努力钻研,提高技能,综合开发。

    4、课堂结束后的小结尝试由学生完成。

权所有 © 东营市胜利第三中学 鲁ICP备05016905号  鲁公网安备 37050202370981号